来源: Political理论志 原创 小艾
Mark Granovetter: 弱关系的力量
编者按: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1973年发表了《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一文,根据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亲密度和连接强度,把人际关系分为弱关系和强关系。在他看来,弱关系比强关系更能连接不同的社会群体,触及到更多的人,因此可以形成更大的社会网络。他进一步解释了小团体内部的互动如何汇聚成大规模的组织形态。弱关系理论将微观和宏观的社会网络模型结合在了一起。本篇文章也是社会学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文章摘要:
建议将社会网络分析作为连接宏观社会学理论和微观社会学理论的一种工具。本文通过阐述大规模影响中的一个小规模互动来说明对立关系的强度。研究认为,两个人的友谊网络的重叠程度随着他们之间关系的强度而变化。本文探讨了这一原则对于影响力和信息扩散、流动机会和共同体组织的影响。本文强调了弱关系的凝聚力。大多数网络模型都隐含着强关系,因此它们的适用性仅限于小规模的、定义明确的群体。对弱关系的强调有助于讨论群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不易被界定的群体的社会结构组成。
作者简介:
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Joan Butler Ford教授,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经济社会学(Economic Sociology),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以及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

(Mark Granovetter, 斯坦福社会学系教授)
引言
当前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弱点是,它没有以任何令人信服的方式将微观层面的互动与宏观层面的模型联系起来。大规模的统计数据和定性研究为了解社会流动、社区组织和政治结构等宏观现象提供了大量的见解。在微观层面上,大量且越来越多的数据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小群体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有启发性的观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群体的互动是如何聚集起来形成大规模的模型,我们却难以理解。
关系的力量
关于人际关系的“强度”,大多数直观的概念都应满足以下定义:关系的强度是时间长短、情感强度、亲密程度(相互倾诉)和互惠服务的组合。其中的每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的,尽管这一组合显然是高度相关的。关于这四个要素的可操作性测量和权重的讨论会推迟到未来的经验研究中进行。如果我们大多数人能够在粗略的直觉基础上同意某项关系是强势的,弱势的,还是不存在的,那么就足以达到当下的目的。
现在考虑任意选择的两个人,称他们为A和B,以及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人有关系的所有人员的集合,即S=C,D,E,...。使我们能够将对立关系与更大的结构联系起来的假设是:A和B之间的联系越强,S中与他们都有联系的个体的比例就越大,即通过弱关系或强关系连接起来S越大。根据预测,当A和B的关系不存在时,他们的朋友圈的这种重合度最小;当A和B的关系强时,朋友圈的重合度最大;当A和B的关系弱时,朋友圈的重合度居中。
扩散中的弱关系
为了推导出大型关系网络的含义,有必要更精确地框定基本假设。这可以通过研究A、B和任意选择的朋友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的强关系、弱关系或无关系组成的可能的三角关系(即上面描述的集合S中的一些成员)来完成。只要说在上述假设下,最不可能出现的三元组是A和B有强烈联系,A与某个朋友C有强烈的联系,但C和B之间的联系却不存在。这种三角关系如图1所示。

这个三元组缺失可以用“桥梁”的概念来说明;这是网络中的一条线,它提供了两点之间的唯一路径(Harary, Norman, and Cartwright 1965, p.198)。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有许多联系人,A和B之间的桥梁提供了唯一的路线,信息或影响力可以沿着这条路线从A的任何联系人流向B的任何联系人,因此,从与A间接相连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向与B间接相连的任何人。
无论什么东西要传播,当通过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传递时,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并可以穿越更大的社会距离(即路径长度)。如果一个人把一个谣言告诉他所有的亲密朋友,他们也同样也会这样做,许多人会第二次、第三次听到这个谣言,因为那些由强关系联系起来的人往往会分享给相同朋友。如果在每一波复述的时候,传播谣言的动机都会被削弱一些,那么通过强关系传播的谣言就会比通过弱关系传播的谣言更有可能被限制在几个小圈子里;桥梁不会被跨越。
弱关系与共同体组织
我想在这一节中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共同体很容易和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另一些共同体似乎无法调动资源,甚至在面对可怕的威胁时也是如此。
在开始进行此类调查前的一个粗略的原则是:共同体中的本地桥梁越多(人均?),并且其程度越高,共同体的凝聚力就越强,协调行动的能力就越强。研究这种桥接联系的起源和性质(例如强度和内容)将为共同体的社会动态提供不同寻常的见识。
结论
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个体的个人经历与宏观的社会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远远超出了特定的个人权限或可控制范围。因此,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之间的联系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联系产生了悖论:通常被谴责为产生疏离的弱关系(Wirth 1938)在这里被认为是个人融入共同体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产生共同体凝聚力的强关系则导致了整体的分裂。这种悖论是对那些太过于整齐划一的、解释一切的理论的解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