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观云亭
张桂辉
庐山亭多。他们各自的造型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修建的年代不同,经历的际遇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于无声中为奇秀甲天下的庐山锦上添花。
观云亭远眺 张桂辉摄
立身如琴湖西岸的花径亭,相传“花径”二字为唐代诗人、江州司马白居易所书;建在仙人洞一侧白鹿升仙台上的御碑亭,系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所建;意为能照见长江的照江亭,刻在亭内巨石上“照江崖”三字,出自王阳明之手;位于锦绣谷景区步道西侧的观妙亭,当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调停国共两党冲突时,曾与蒋介石在此休憩晤谈;建在五老峰之巅的待晴亭,抗战期间,曾被日本军机炸毁,半个多世纪后重建时,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挥毫为之题写匾额……这些亭子与牯岭都有一段距离,先乘车,后步行,或弯弯绕绕,或攀攀登登,方能一睹它们的芳容。
观云亭则不然。近邻牯岭,若是没时间,抑或缺体力,可以隔空眺望它的靓影。观云亭,建在牯岭观云山庄之北,从牯岭街心公园往北山公路东行几十米,隔空眺望,百丈悬崖上,一亭傲立,素身红顶,颇为大气。沿着路北栈道继续前行约两百米,从第一个观景台望去,观云亭孤立于悬崖之上,背景空空如也,一副无依无靠的模样;当你来到百米开外的第二个观景台眺望,随着位置的变化,观云亭背后出现一座南高北低的倾斜山峰,恰似她的绿色“靠椅”。天气晴好时,虎背岭一带的晚霞,为观云亭披上一条橘红色的缎带;夜幕降临,观云亭轮廓灯亮起,一幅精美水墨画远远地、静静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青年时代,我在庐山工作过、恋爱过,后来有幸成为“庐山女婿”。四十多年间,庐山景区的诸多亭子,都留下我的身影,且多数不止一次光顾过。唯独观云亭,因近在眼前,一直不曾走近它。癸卯夏日的一天上午,重返庐山、年届古稀的我,如同会见老友一般,怀着急切的心情,迈着稳健的步子,从牯岭街西端北折,穿过楼房密集的新建路村,弯弯绕绕,走走停停,特意前去会见观云亭。沿途,草木葳蕤,曲径通幽。顺着宽不足一米的陡峭小道下行,约二十分钟来到亭前。注目扫描,观云亭由四根立柱、一个尖顶组成,造型简约、方正端庄。亭中央,摆着一张石质圆桌、六把腰鼓形石凳,四周石板条横接立柱,外面建有一圈石护栏。原以为自己来得早,孰料亭子内外,已有不少游客,真乃“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观云亭,中间隔着“剪刀峡”,与望江亭遥相呼应,可俯瞰九江和长江。站在观云亭之北斜崖上,举目四顾,抬头仰望,远水近山,蓝天白云,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那天,适逢台风“杜苏芮”登陆,受其外围云系影响,庐山气候变化多端——时而阳光缕缕,时而山雨霏霏,时而云雾重重——四面八方的浮云,或卷或舒,万马奔腾一般,向着观云亭汇聚。原本虚空之谷,变得充实盈满。浪一般的白云自由地翻腾。放眼望去,有大海之宽阔;侧耳倾听,无海浪之喧嚣。深谷里的泉水,叮叮咚咚,隐隐约约,平添几分神奇——静默的亭,坐立的人,染绿的山,漂白的云,实中留虚,虚中有实,恰如一幅画卷,铺展游人眼前。身临其境,有一种飘然欲仙、心旷神怡的感觉。
观云亭北面,一块崖石表面约30平方米,呈小角度倾斜,多数游人望而生畏,只敢在亭子前驻足观赏,不敢移步崖石边。少数胆大者,走到断崖边,坦然移动,尽情拍照;更有个别胆大如斗者,双脚下垂,端坐崖边,上体摆出造型,嘴里发出呐喊。我不恐高,但见此状,心中顿生战战兢兢的感觉。
观云亭,妙在观云。庐山云雾,是庐山引以为豪的自然景观之一,千姿百态,变幻无常。唐代诗人钱珝《江行无题·咫尺愁风雨》诗云:“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云海,是庐山最壮观的景象之一。春夏秋冬,都能遇见。春秋两季,最为美妙。每当雨过天晴,站在观云亭前,俯而瞰之,但见茫茫云海,波涛起伏,青峰秀岭,若隐若现,变幻无常,千姿百态。清嘉庆十八年(1813)三月,曾任江西瑞金等县知县、南昌同知等职的郓敬,用了六天时间,徒步游览庐山,许多景点给他留下美好印记,而印象最深的,则是庐山的云。他在《游庐山记》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观云亭除了南面连着山,其余三面绝壁凌空。人在亭中,既可以身心愉悦坐看云起——遇到适宜气候,一朵朵白云,自下而上,升腾着、翻滚着,争先恐后,气势如虹,向亭子涌来;也可以悠然自得坐看云落——那天,置身观云亭,一边赏景,一边观察,但见雾状浮云,时而像白色屏幕自上而下徐徐降落,时而像战场士兵自下而上急急冲锋。那情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心花怒放。陶陶然中,分不清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观云亭景点,是庐山云海最多最美之地,也是庐山观赏“瀑布云”的最佳地点之一。运气好的时候,遇到瀑布云,如银河落九天。瀑布云,是一股气势宏大的快速云流,迅猛磅礴,澎湃汹涌。瀑布云来时,如长练垂地,似天幕下落,沿着剪刀峡谷,倾泻而下。有时如万马俯冲,有时似大江奔流。气象观测数据显示,庐山年平均雾日约200天。每年的5月至9月,是庐山云海云瀑出现的集中期。雨后转晴,乃最佳观赏时机。2022年5月,庐山云海景观,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为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之一。
那天,我唯一的目的就是亲近观云亭。时间充裕,时站时坐,一边大饱眼福,一边小作思考。宋朝陈长方“浮云聚散复西东,此处容君一线通。全体露时如不领,问君何日解相逢”,以及唐代刘禹锡的《观云篇》,相继在我耳边回响,一时兴起,吟成几句:“背依牯岭面朝江,脚底悬崖头顶天。除却南边无阻挡,观云亭里看云颠。”【原载2023年9月21日《九江日报》,10月29日《中老年时报》以《观云亭妙观云》为题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