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碑》
丁小琪 2019-12-08 0 556
IP属地: 河南省南阳市

超大拓片曹【子健碑】【曹植碑】高约2米4,宽约1米2,拓在8尺整张上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立,书法遒劲而丰腴,参杂篆隶俗体,错综变化,浑为一体 齐白石九十三岁时,他又对隋朝《曹子建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收其中楷、隶、篆混合的笔法,将楷书的折勾,隶书的波挑混入到篆书之中。齐白石篆书吸收祀三公山碑和秦权

拓片【曹植碑】,高约240cm,宽120cm,超大拓片【曹植碑】留给后人一幅传世杰作。
《曹植碑》,又称《陈思王曹子建庙碑》、《曹植庙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碑》等,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立,石在山东东阿西八里鱼山祠内,22行,行43字
此碑正书,参杂篆隶俗体,错综变化,浑为一体。书法遒劲而丰腴,虽是东魏旧习,也已经别开生面。从北魏开始,在一些碑刻墓志作品中,往往是楷书间杂篆隶字形。但是,其篆书多非标准小篆,隶书亦非标准之隶(汉隶),俚俗篡改者多,字形增损、笔画移位、讹误以及通假等现象亦大量存在,一直延续至唐代,武瞾又兴造字之风,此后斯风渐告消歇。关于此类现象,有学者认为是受道教"符策"影响,这可能是根源之一。再则,自东汉末年灵帝朝开始,各种通俗性的装饰书体不断被臆造出来,并能大行其道,至南北朝时已积累达百体之多,至晚唐尚保留五十余种,此并见于文献记载,考古亦时有实物发现。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曹植碑》的书刻者于作品中大量采用篆隶字形并加以变化改作,是很正常的。唐以后科举和文字书法教育比较明确、严格,装饰性杂体受到冷遇,同时也受到书家的抵制和严厉批评,遂使斯风渐遭遏阻而衰微。
齐白石九十三岁时,他又对隋朝《曹子建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齐良迟在《父亲齐白石和我的艺术生涯》一文称,齐白石临隋代《曹子建碑》,且“日日临帖不倦”,吸收其中楷、隶、篆混合的笔法,将楷书的折勾,隶书的波挑混入到篆书之中。齐白石篆书吸收秦权的稚气自然与《曹子建碑》的笔法,此乃“三变”也。齐白石篆书主要取法自汉印中的文字,以及《天发神谶碑》、《祀三公山碑》、秦权等,在不断探索学习中,通过“三变”,融诸家之长;篆书用笔大胆犀利,结构若篆若隶、体方势圆。齐氏还曾言曰:“余行年六十,学书不成,以为书不必工,但能雅足矣。尝见人摹写汉碑,其用笔摆舞做成古状,以愚世人,尝居海上,时人称为书中之圣、书中之王,深知书中三昧者耻之。”可见其摒弃刻意为之,故作姿态的书风,以此齐氏篆书笔画灵动新奇而不失古意,颇具天真烂漫之趣。
      此拓片尺幅巨大.碑在山东东阿。重点保护文物。留给后人一幅传世杰作。从艺术的角度看《曹植碑》固非上乘之作,但对了解南北朝隋唐书法史,却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从今天书法继承与创新的立场出发,此碑尚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学书者有可不读。一秩在堂。顶天立地。气派非凡。此碑现已封存,是收藏和馈赠佳品。
拓片不仅字多,而且面积大、碑面凹凸不平,下面还风化,野外作业,要掌握纸、水、风、湿度等要素,偶尔出现裂口或者修补都很正常,
拓片是软片时,有的字看着可能不是很舒服,只要您装裱出来,就会平整美观。

拓片珍贵,就珍贵在每一张都是惟一的,你保存若干年,也会成为孤本、成为珍本。惜物就是惜福,奉劝您妥善保管,您收藏的不是一张纸,而是纸黄金,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粹!纸黄金
联系电话13930420139


热门评论
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