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
刘田忠 2020-09-04 0 494
IP属地: 北京市

刘田忠

澹台灭明,何许人也?一无所知。

近日,读至《史记  留侯世家》文末,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大意是指,本来以为张良这个人身材魁梧雄壮,看到他的图画,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判断失误,不仅对子羽其人产生兴趣。

子羽,澹台灭明的字,春秋鲁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状貌丑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 ,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大意是指,孔子有个弟子澹台灭明(子羽),因为相貌丑陋,孔子一看之下认为其才能低劣,打心眼瞧不上他。澹台灭明只好退学,回去自己钻研学问。在自我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澹台灭明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其原句为: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另外一个人出现了,宰予。孔子有一个名叫宰予的弟子,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将宰予和子羽相比较,自我反思不能紧紧凭借一个人言语和相貌来评价人的品德才能高下优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引以镜鉴。

第一次听说澹台灭明的字号,并非出自于《史记》,而是小时候读过的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澹台灭明作为张士诚、张宗周的首席家臣,身为汉人,无时无刻不忘故国,却甘愿一生追随张氏,忍辱负重,屈身胡地,顶着千千万万国人的辱骂,接受“瓦剌第一勇将”的身份,默默在暗中策划复国大计。结局处,张宗周为全家国大义,毅然与瓦剌决裂,带着未竟的使命服毒自殉;澹台灭明依然追随张丹枫,终于从沉重的宿命中得到解脱,这也许是对他半生忠义尽瘁的一种补偿罢。

澹台灭明,古之贤哲,后世榜样。作为小说大家梁氏,感其忍辱负重之品格、光明正大之心胸、卓越非凡之技艺,重构澹台灭明之血肉丰满、光彩照人之形象,感慨万千!




热门评论
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