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古道中国网:高温颜色釉的产生、发展和色釉瓷画的创作及艺术特征
何必会 2020-03-14 0 161
IP属地: 浙江省金华市

http://guancha.china.com.cn/2020-03/13/content_41090136.html?from=singlemessage

高温颜色釉的产生、发展和色釉瓷画的创作及艺术特征来源:

中国网 编辑:夕雨 发布时间:2020-03-13 11:57:57

高温颜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颜色釉是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和青灰釉(既原始瓷器),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创烧了黄釉,黑釉,还有花釉(黑,黄,黄褐,天蓝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和低温釉的唐三彩等,我国传统高温颜色釉最重要的是以氧化亚铁为着色的青釉系统。从原始青瓷到晋代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耀州窑,官窑,哥窑,汝窑等各地名窑基本上都是以烧造青瓷为主,在宋代以前,青瓷是我国陶瓷生产的主流,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后又出现了海棠红,玫瑰紫等,明清时期的宝石红,霁红,郎窑红,桃花片(豇豆红)以及某些窑变花釉等,元代烧造成功的釉里红是一种名贵的釉下彩,着色剂也是铜的氧化物,元代除了红釉外还有卵白釉和以钴为着色剂的钴蓝釉,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都有很大发展,如甜白,霁青,霁红,钧红,祭红,孔雀绿,黄釉。清代的色釉名目繁多,品种多变。红釉就有铁红,铜红,金红之分,蓝釉亦有天蓝,洒蓝,霁蓝之别,绿釉更有瓜皮绿,孔雀绿,秋葵绿之异,此外,还有茄皮紫,乌金釉,紫金釉等等。当代色釉的制釉技术更加多元,色釉更加多样化,颜色釉瓷更加丰富多彩。

       

谢古道高温颜色釉(窑变)山水瓷画作品

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历史上多以单色釉装饰瓷器,也有少数是用两种以上的色釉同时装饰在瓷器上(复色釉),色彩纯粹,雅致,亮丽,但只能列入工艺品的范畴,缺乏精神的维度。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形,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绘,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后,发展了用色釉料来表现具体形象和内容,称为高温颜色釉彩绘,又称釉画。釉画的产生丰富了景德镇瓷画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由于外来艺术的影响景德镇传统瓷画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众多门类的表现效果,其中就有油画类的,当代艺术类的,抽象类的和国画类的(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其创作技法有釉上釉下相结合的颜色釉斗彩(两次或多次烧成),色釉加釉下五彩(一次烧成1320度),纯色釉绘画等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其烧制好的作品虽各不相同却都非常的精彩,充满艺术性。

一件颜色釉作品的创作成功,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它是用各种不同的颜色釉在泥坯上进行创作,第一步当然是构思,要把自己的所要表达的内容,想法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用色釉作画,单一颜色的颜色釉当然不能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来,需要多种色釉互用,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色釉的具有的流动的特性,让色彩相互融合,产生变化,从而达到意想或意想之外的效果。我个人的创作经验一般是一件作品要预想一种主色调,其它的一些辅助色釉,灵活运用,烧成后最终达到色彩既统一,又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如果做到这点就要对各种色釉特征做到深入了解,比如上釉的厚薄,是否具有流动性,流动性的强弱,发色的深浅,色釉与色釉的叠加会产生什么效果,还要严格控制好窑火温度,还原的气氛,和开窑时间的把控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温度气氛稍有偏差,其色釉的发色就会受到影响,还会产生大面积严重的惊釉,这会使颜色脱落。温度过高点还会使具有流动性的窑变釉产生过度窑变,过度往下流,从而使画面糊成一片,造成作品的失败。甚至还会把窑具棚板粘住,损坏棚板。所以一件成功的色釉瓷画作品是颜色釉与窑火的完美结合。

       

谢古道高温颜色釉(窑变)山水瓷画作品

色釉瓷画的创作方法也多种多样,在创作中,色釉可通过用毛笔涂或填,用吹釉筒或者喷枪喷,还可以用小罐子浇,用手洒等,都可以灵活运用或按自己的习惯和熟练程度来使用。

色釉瓷画主要指瓷板画有平着烧和立着烧两种,立着烧色釉会产生流动的窑变效果,几种色彩一融合,变化丰富,有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只要厚薄,温度控制得当),而且画面色彩蒙蒙的,似有形似无形。我本人非常喜欢用此法来表现中国的山水画,尤其喜欢用此法来创作具有泼彩特色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效果,并且适当的运用釉下五彩进行小心收拾,呈现出虚中有实,实中虚的泼彩国画特征和山水画在瓷上所展现出来了意境。

平烧瓷板画,平着自然就不会有流动的窑变效果,创作时厚薄的问题就可以不用太过考虑了,相对放松,只需注意色釉的发色效果,如要产生肌理效果也可以把各种色釉和窑变釉的厚度加高,经过高温烧制时色釉融化向四周扩散与周围的其它色釉相互掽撞融合,从而产生肌理效果,窑变釉还会产生一些大小形态不一的花斑,从而达到所要的艺术效果。但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各种色釉的软硬特性和收缩比例的不同,再烧制时相互拉扯从而造成作品的断裂,尤其是烧制大件作品更是如此。我本人是以国画入瓷画,根据色釉这个特性,我采用了中国文人画浅降山水风格来完成作品,虽然没有了明显的肌理效果,但是通过运用釉下五彩来创作山石的骨质结构,再薄薄的施以透明的窑变色釉和其它单色釉,经烧成后一件淡雅的浅降风格的色釉山水画就成了。当然其色彩搭配也要协调且富有变化,还要像国画一样讲究用笔用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一定的国画功底。

       

谢古道泼彩(窑变)山水瓷画作品

一件好的色釉瓷画作品不仅仅是色釉与窑火的完美结合,还是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只有工艺而缺少艺术性的作品自然是缺少精神和灵魂的,瓷画艺术发展到现代早已脱离了工艺美术的范畴,它融合了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是有精神意识和灵魂的。清末民初时期的珠山八友就很好的将中国画艺术融入到瓷画当中。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是我国艺术之大宗,起源于魏晋时期的人物画背景,受道家的玄学思想独立成科,其"天人合一"的山水审美观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是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融合的绘画艺术。陶瓷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上的装饰纹样也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发展到近现代其装饰彩绘技巧和材料己经非常成熟和丰富了,使中国画艺术和陶瓷相结合具备了物质条件,也是历史的必然(珠山八友就是很好的事例)。艺术与陶瓷为载体,陶瓷也因融入了艺术的精神内涵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陶瓷文化不仅有工艺美术也有陶瓷艺术(瓷画艺术)。当然这里只是谈与本土化绘画艺术的融合,还可以借鉴和融入西方的绘画的语言或其它的艺术行式等。

      色釉瓷画作品具有浑然天成,自然生动,趣味无穷,色彩深厚庄重,晶莹滋润,变化丰富,色泽经久不变,而且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唯一性等特征,是其它陶瓷艺术很难达到的效果,这种高温颜色釉绘画的独特风格感觉非常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是具有时代性的。其发展潜力希望我们众多的从艺者能更好的挖掘。(谢古道)

热门评论
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