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可以说是位常年浪迹江湖的野人,其穿衣打扮自然也就与那些有家有室的常人所不同了。所谓破衣烂衫、所谓不修边幅、所谓蓬头垢面等等,对庄子来,说则那必是司空见惯与无所厚非的常态了。
然而偏偏就有人看着不舒服,坐在厅堂之内、整日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士大夫与王公贵族们就看着就不舒服,觉得极其刺眼。于是,挖苦与蔑视可就在所难免了!只可惜的是他们遇到的是庄子,至于最后到底是谁挖苦谁、谁蔑视谁,那还真是很难说了。
在《庄子-山木》里,庄子就曾“破衣见魏王”过。要去登大雅之堂,要去见一国之君的魏王,庄子仍然是一幅平常打扮:穿着一件带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上再拖用麻绳绑扎的破草鞋。魏王见状问:“先生如何是这般疲惫之状呢?”庄子立即严肃纠正:“大王错了,我只是贫穷,不是疲惫!人的精神状态萎靡、道德情操不高,那才是疲惫呢;至于衣衫褴褛、忍饥挨饿,那仅仅只是贫穷,而绝非您所谓的疲惫之状!”魏王应该知道,惹恼了庄子,后果那可是非常严重的。庄子反击了:“这一切只能说明我生不逢时啊!大王您见过那跳踯的猴子吗?当它们生活在柟、梓、豫章等这些名贵的大树之中时,它们攀援树枝,嬉戏其间,可谓万般地心悦气盛而称王天下;这时,即使是善射的后羿、逢蒙辈等也不敢觊觎它们、涉猎它们。但相反,等到这些猴子们落难到了柘、棘、枳、枸等这些带刺的荆棘丛林之中时,尽管它们倍加小心谨慎,但走起路来照样还是胆战心惊地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这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筋骨受到了束缚而不灵活,而是因为它们所处环境不利,不能施展它们的抱负与才能啊!”用猴子打完比方,庄子似乎仍然意犹未尽,遂更加直截了当地当面数落起魏王来了:“退一步讲,就算我像大王所说的看上去尽显疲惫不堪,那也是因为我现在正处于昏君乱臣的治理下之故!如此环境下,想要不疲惫,又怎么可能呢?”
庄子由于有着当时社会所难以触及与望其项背的思想,所以也就决定了庄子虽然贫穷,但志却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