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常能化解困局
(随笔)
水大侠
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说话的人常常能逢凶化吉。
我必须要强调的是,我说的会说话并不是花言巧语,而是能让人听明白的弦外之音。
说这种弦外之音的话的目的有三点:
一是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有时我们会面对强权者提出的一些咄咄逼人的问题,如果正面回答,很可能会让他们恼羞成怒;如果旁敲侧击,就有可能让他们心知肚明。
二是容易让听者深入思考,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因为弦外之音不会激怒听者的情绪,而只会让他们冷静思考。
三是容易让听者对自己产生好感。弦外之音往往既满足了对方的虚荣心,又能让对方明白事物的真相。对方自然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说话能说出弦外之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沟通心理学上下功夫,让对方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这样的弦外之音才是有效的弦外之音。
二是要在语言的逻辑性上下功夫,让对方感到自己的所言非常有道理,是真知灼见。
三是要在语言的延展性上下功夫。让对方能自然地从山想到水,从月亮想到太阳。
下面的这则小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话说三国时期的曹操,对儿子曹植宠爱有加,因此常想废了太子曹丕改立曹植为太子。
当他就这件事征求大臣贾翊的意见时,贾翊自知难以直言,便装成思考的样子一声不吭。
曹操见状,便问贾翊:“爱卿正在想何事?”
贾翊回答:“我正在想当年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一听,顿时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哈哈大笑起来,暗称自己糊涂,从此再不提废丕立植之事。
无独有偶,南朝时,书法家王僧虔也曾经历过这么一件类似的趣事。
当时的皇帝齐高帝酷爱书法,因此常常请王僧虔去一起研习书法。
一次,高帝突然问道:“王僧虔,你说朕和你的字相比,谁的更好一些?”
这个问题可把王僧虔难住了。
说高帝的字好吧,不但不符合实际,而且有谄媚之嫌;
说自己的字好吧,又会让高帝在众人面前大丢面子,弄不好还会激怒皇上,给自己招来祸患。
想了一下,王僧虔突然灵机一动道:“在臣中,我的字最好;在君中,陛下的字最好。”
高帝顿悟其中的弦外之音,遂哈哈一笑作罢了。
2024.6.6于杭州天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