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
赵晏彪 2018-06-07 0 434
IP属地: IP未知

 

工业语境下的人性温暖

——读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

赵晏彪

 

读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

读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

众所周知,工业支撑着整个中国经济,却不被主流社会所重视。中国尽管乃当今世界制造大国,但中国的工业题材文学却处于边缘地带。在信息交错纵横的现代社会,在大数据时代,如果说哪个方面和领域存在着冷门,似乎还真很难找得到,但是工业题材的小说创作,却是个例外,它是真正的冷门。形成冷门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会关注度降低,不像青春励志、爱情婚姻题材那样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大型图书博览会期间,工业题材的新书发布会经常出现读者视而不见的冷场现象。没有热度何来畅销、没有进入主流社会何谈兴起?因此工业题材让许多小说家避之唯恐不及;其次,“工业题材”的概念应该指关注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命脉和经济的脊梁的作品,而当下很多作品只是掺进了一些工业内容,外行人看了不知所云,内行人看了哭笑不得,这种“工业题材”小说只是一种泛工业题材。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有创作经验的人会因缺乏工业体验,生活中触及不到而使作品写得不深不透,而有工业体验的作者却又因为艺术表现力不足,作品的可读性不强,这就导致了优秀作品少之又少。其三,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艰苦卓绝,特别是中国工业,在历经了贴牌、仿造、制造和创造四个阶段后,中国工业已然进入到了一个与世界强国强企比肩的时代。然而,中国文学艺术与中国工业的迅速腾飞崛起相比,俨然相差“一公里”,现如今工业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产业工人的境况已大不如前,加之出版物和影视界不看好工业题材,这便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工业题材地位不高、优秀作品稀缺的根源。

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到来,相关部门将目光投注到了工业题材文学作品这一领域,在文坛吹起了一股暖风,这是让生活在工业领域里的作家喜出望外的好事。

土家族作家陈刚很幸运。多年前我任文化周刊主编时,他就活跃在化工作家领域,几年前我调任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后,陈刚这位土家族作家已今非昔比,无论散文,还是中短篇小说都写得越来越出色。文字婉约细腻,情节生动感人,充分体现了在语言方面的功底。近几年陈刚走上了一家大型化工集团的领导岗位后,比常人更透彻地体验了一个企业家的酸甜苦辣。师友们期盼他能创作一部以当代工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陈刚不负所望,他新近创作的《卧槽马》在《中国作家》2018年第二期的头条位置推出。小说在娓娓叙述里,向读者打开了一幅斑斓多彩的时代画卷。

小说从卧槽马的历史故事开始,通过一个村庄在历史进程中的兴衰变化呈现岁月的更迭、时代的变迁。从一个“三线工厂”选址那一刻开始,彻底改变了卧槽马人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标志着卧槽马这个弹丸之地,从农耕时代迎来了工业时代。随着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企业发展图景徐徐展开,化工企业的火热场景、化工人的时代风貌跃然纸上,特别是对企业家独特的生命体验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刻画,使整部作品充盈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从小说的写作特点而言,《卧槽马》主要有三个方面独具特色:一是对人物的刻画不仅有血有肉,且个性鲜明生动。这得益于他长期生活、工作在企业,从基层员工到集团部门领导,再到区域总裁,经历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再通过细语柔光去发掘人物的个性。“化工人”处在时代潮流中,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闪回转换,做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集时代特色与人物性格于一体,人物立得住,并充满人格魅力。二是在情节处理方面做到了虚实之间掌控有度,特别是叙述角度的选择十分巧妙。作者恰似走进历史的后台,拾起那些散落在人生缝隙间的日常碎屑,进行精雕细刻。即使一个不大的细节,也能开启一处通往时代的窗口,看似闲笔,却意味深长。三是语言具有诗性美。文中对生活变化描述 “千家万户的烂水果跑到了垃圾堆,挤作一团又沤在一起,发了酵的甜味开始在生活区里弥漫,后来忍不住还翻出围墙跑到了卧槽马。卧槽马的空气里也有了一种甜丝丝的味道,这让村民们又嫉妒,又气愤,赶紧关紧了大门说,这是腐败的味道。‘腐败’好像成了一个无限丰富的潜台词。” 这段描述不仅体现了诗性语言的美感,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乏诙谐幽默的气质。

小说是另一种历史的记录,是对某个特定时期的时代风貌进行有温度、有气息、有肌理的再现。好的小说能为读者提供认识、了解和硏究某段历史多个视角。诚如黑格尔所强调的,人类普遍的、高远的“艺术旨趣”是小说要表达的历史背景下的人文情怀,也是人性里最明亮的光芒。这部小说企业家的心路历程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坚实的基础,小说结尾处黄政勇给吴英俊的微信里转过去的一段话,读来意味深长:“在个体的、具体的生命与整体的、抽象的历史之间,充满了永恒的紧张对峙,社会的进步就在这每一个历史对峙的缝隙里生长。我们的使命就是填补好这缝隙,让新的生长更加牢固。也许这才是生命的自觉意识。”这段话意味着,小说在开掘审美向度、彰显人文情怀的时候,既追求感情厚度,也具备了思想高度。

这是一部充满工业气息、饱含人情味道又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现实主义好小说。相信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并为理论界研究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提供指向性的开端。新时代的到来,工业题材小说也应该是敞开的,开放的,我相信工业题材小说春天的脚步声已经近了。工业题材小说会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值得广大作家关注这个领域,希望陈刚和有志于此的作家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著名作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 

201831日于三境轩

热门评论
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