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从淞沪会战到南京陷落,中国空军战机基本损失殆尽,只能依靠1937年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从苏联采购伊15、伊16等战斗机作为空中主力。
这两型战机远远不是日军新型战机的对手,但是这也是中国空军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战斗机了,中国空军就是靠着英勇无畏的精神用这些落后的装备同日军在天空中以命相搏。
当时的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日军从1938年开始至1943年,对其连续开展了长达5年半的轰炸行动(不仅是重庆,整个四川后方的重镇如成都、乐山、自贡等均遭到日军轰炸),给中国军民造成了大量损失。
中国空军将士决定主动出击,定下了以优势兵力伏击日军轰炸机群的作战方案,“璧山空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璧山空战”,也称为“九一三空战”。
1940年9月13日,日本海空航空队出动36架轰炸机,在13架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杀气腾腾地向重庆飞去。
中国空军第3大队和第4大队从成都太平寺机场起飞了25架伊-15和9架伊-16战斗机,准备以高空优势突击日军的轰炸机群。
双方在璧山(现重庆市璧山区)上空相遇。中国空军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本以为占据5000米左右的优势高度,对日军轰炸机能够手到擒来,没想到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性能更优,13架零式战斗机从近7000米高度俯冲下来,瞬间就将中国空军的战斗队形冲乱。
中国空军力图发挥伊-15双翼机的盘旋性能与零式战斗机“狗斗”,无奈性能上的差距的确太大,中国战机始终被零式战斗机死死咬住无法摆脱。性能以及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加上燃油耗尽,仅仅半个小时,中国空军不仅没能击落一架敌机,反而在34架对阵13架的数量优势下,被击落13架,另有11架迫降损毁,10名飞行员血洒长空,9名飞行员负伤,而日军仅被击伤3架。
此役日军大肆宣扬27:0的战果(实为24:0),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最惨痛的一战。
根据璧山政协所编《璧山文史资料》记载,9月13日,中日空军在璧山大兴、丹凤、狮子、中兴等乡镇上空激战,被击落的13架战机全部坠落于璧山境内。
“空战结束后,璧山县自卫队防护团即派员搜寻,至当晚12时,已寻获10具尸身,洗洁,以白布裹尸,并赶制木漆棺木10口装殓……
负伤的三名飞行员寻获后,经包扎、慰问后由空军救护车送走。
根据当时中国空军战斗要报记载,殉国的十名飞行员中,六名在空中已经重伤或阵亡,其余四名因为当时战斗高度仅千米左右,跳伞高度更低导致坠地阵亡,受伤返航的飞机中弹多的数十发,少的也有数发,仅有一架飞机只中弹一发,可以想见当时战斗之激烈。
“璧山空战”之后约20天,即1940年10月4日,还发生了日军将成都太平寺机场地面上15架未来得及起飞的战机炸毁后,大摇大摆地降落在太平寺机场跑道上,日军飞行员顺手将指挥所焚毁,随后升空扬长而去的奇耻大辱。
而后在成都双流上空再次上演“璧山空战”的惨剧,31架中国军机被12架零式战斗机击落8架击伤8架,日军无一损失,中国空军阵亡飞行员8人。
从此中国空军再无还手之力,剩余的战斗机一听到空袭警报只能四处疏散,日军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四川轰炸扫射,中国的天空从此进入了“有空无防”的黑暗时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1年底“飞虎队”来华之后才逐渐开始扭转。
“璧山空战”中阵亡的10位烈士,同抗战中牺牲的232名飞行员战友们(包括了中、美、苏)一起安葬在重庆南山金牛村的中国空军抗战纪念园。
(以上来源 | 戎星战友,转载有删节改写)
重庆抗战空军烈士陵园也叫空军坟,是由国民政府建于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陵园内埋葬了168位抗战牺牲的空军烈士。
XX后,陵园被民众毁坏殆尽,棺木被挖去做木器,石板被挖去做猪圈。枯骨遍野,鬼哭狼嚎,烈士死不瞑目。鲁迅说: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为什么永远没有痛定的时候,永远只能长歌当哭?
这么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纪念园,
居然只是市级文物:
(以上图文,老顽童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