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攻势1939年底——1940年初
随枣会战后,日军一连几个月没有大的动作,正面战场归于平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趁机对全军进行了一次全面整训。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美国对日态度趋于强硬,无疑有利于中国抗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转而在政治上加紧扶持汪精卫汉奸集团,准备成立全国性的汉奸傀儡政权,对此若不加以打击,实难解作为中国抗战领袖蒋介石对“汪逆”的心头之恨。国军整训的完成,使各部队战斗力有所提高,这也增强了国府发动对日大规模攻势的信心。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扭转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的不利态势,提高军队的士气,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发动1939年冬季攻势。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1939年10月召开的第二次南岳会议上,决定投入192个师约148万人,于同年12月发起“冬季攻势”,并动用125架飞机配合作战。冬季攻势的主要目标是击溃侵华日军主力第十一军,夺回武汉三镇。为此,以第五、第九两战区为发动主要攻势地区,二、三战区次之,其他战区策应。
中国第一战区的部队于12月1日发动进攻,袭击陇海铁路、安阳等地,一度攻入开封、商丘。
中国第三战区的部队自12月16日起袭击南昌、杭州,曾攻入南昌、杭州、富阳、余杭等城市,并一度切断芜湖至安庆段的长江航运。
中国第四战区的部队在广西方向向南宁实施反击,在广东方向抗击日军沿东江、粤汉路的进攻。
中国第五战区的部队于12月中旬向平汉路南段发动攻势,袭击了信阳南北地区、随县以东地区、钟祥及其以南地区的日军。
中国第八战区的部队于12月18日发动攻势,破袭了绥包铁路,并于21日至23日攻入包头,控制包头重镇数天。
中国第九战区的部队于12月12日开始向粤汉、南浔路沿线日军据点攻击,曾克复靖安及通山、阳新各附近据点。
中国第二战区、冀察战区、鲁苏战区也相继对当面日军发动了攻势。
第五战区共辖45个师,总兵力约30万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30个师用于攻击。其中张自忠指挥第二十九、三十三集团军和预备兵团第八十四军,共13个师约9万人,受命攻击京钟公路之敌——战斗力很强的日军甲种师团第十三师团,尔后进击汉口。这是第五战区攻势行动的主体,也是全国冬季攻势的重点之一。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对该方面的作战极为重视,特派军委会高参前来担任监军,每日向他报告战况。该战区攻势凌厉,曾攻占王家岭、汪家河等坚固据点,日军伤亡惨重。日军记载道:“一直到十二月下旬,敌人对信阳、应山的进攻从未停止”,防守信阳、应山的第三师团及防守襄河河畔的第十三师团在整个冬季攻势中“受到敌军顽强、频繁反复进攻”,日军损失兵员、武器甚巨。
中国抗日军队在冬季攻势中共毙伤日军数万人,达到了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并使日军在各个战场均陷入苦战,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到底的决心,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此次攻势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正面战场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攻势,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军发动的一场规模宏大的进攻性战役,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冬季攻势历时三个多月,国军直接参战兵力达五十五万余人,出击一千零五十次,与敌作战一千三百四十次,歼灭日军两万多人(其中击毙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一名、大佐两名),俘敌四百余人,击沉、击伤敌运输舰船九艘,缴获各种火炮十一门,步枪两千七百多枝。
冬季攻势的意义:首先,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其次,显示了国军的战斗力。抗战以来连续败北的国军,经过简化指挥机构、整训补充,其战斗力已基本恢复;同时,一改过去死守阵地、被动挨打的作法,增强了进攻意识。第三,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第四,争取到了更多的外援。
冬季攻势发动后,国军向日军展开了凌厉的攻势,表现出了中国决心抗战到底的信念。英、美等国认识到只要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就将深陷其中无力自拔,也就无法配合法西斯德国。因此,英、美等国决定给予更多的援助以支持中国的抗战。
注:参考资料《冬季攻势》——百度百科
注:滇缅国际交通线又称滇缅公路,指中国在(云南)通向(缅甸)的国际道路。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
滇缅公路动用民工20万人,工程师200人,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条公路1939年通车,通过这条公路大批军用物资能够从国外运往昆明、重庆,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