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赵正永
文|清哲木
昨天一条消息刷曝朋友圈。
据天津市一中院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一案在天津开庭。据检方指控,赵正永敛财超7亿!
这个数据,超越了内蒙古“老虎”邢云,邢云敛财超4.49亿,2019年12月,邢云被判死缓,且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哲木观察注意到;赵正永敛财的数额,刷新了纪录。成为落马高官敛财最多的官员。
三年前的2016年3月28日,赵正永卸任陕西省委书记,调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此同时,因为商人赵发琦的实名举报,坊间即传出赵正永可能被调查的消息。这一传闻在三年后做实。根据此前有关举报和时间脉络,外界猜测或与陕北千亿矿权案以及秦岭北麓违规别墅有关。
据此前《财经》报道,赵正永不仅插手“波罗井田矿权纠纷”,还深度介入陕北能源领域。尤其在陕北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矿区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均留下赵正永的足迹。
7个亿的敛财金额,可以说惊曝了网友的眼球,也刷新了公众对贪腐官员的认知,有网友评论说;想过很多,但是没有想到如此之多。7个亿啊,什么概念啊?相当于平均全国两个人捐一块钱给他了。
与赵正永巨额贪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熟悉赵正永的人说;赵正永平时说话看上去一身正气,这也难怪有相关官员曾公开评价赵正永“作风务实正派”,如此伪装的“两面人”确实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如今7个亿的巨额敛财和赵正永在2013年7月29日发布在《陕西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也极具讽刺意味。
时任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省委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谈到如何管理和要求干部时指出:“每一个从政的人都要明白,当干部就不能发财,要发财就不要从政。当了干部就要付出、就要牺牲,就要接受更严格的约束,这是一条铁律。“当干部就不能发财,要发财就不要从政”,此言对赵正永来说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口头禅,毫无束缚之意,事实上在陕西攀附上赵正永不但能升官还能发财,代表性的人物原陕西省副省长陈国强攀附上赵正永之后一路“飞黄腾达,人财两旺”陈国强被查后通报指出,陈国强为谋求个人职务晋升大搞政治攀附和人身依附,对抗组织审查;在企业经营、干部职务调整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纵观赵正永案,“当官发财”一样都不少,可以说是“官运亨通,财源广进”可笑的是2015年10月12日,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赵正永发表一篇名为《坚决防止“两面人”现象》的文章,警示干部坚决不能做“两面人”、坚决要防止“两面人”现象。
台前是心系百姓、鞠躬尽瘁的形象,台后是目无法纪、贪赃枉法的嘴脸,赵永正可谓是典型的官场“老戏骨”演得一手好把戏,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乱纪枉法,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骄奢淫逸,用百姓的话来说,点灯是人,熄灯是鬼。,这种“台上作报告,台下捞钞票”的官员还有多少?随着赵永正落马,这个“大萝卜”能否带出多少泥,相信依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7个亿总得有一番人马为赵鞍前马后的操劳。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就应该拿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魄力,彻底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环境。
如今,赵正永被查处,“戏精”的戏演得再好也要落幕,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一句民间俗语:“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是时间未到”。也许有着无可奈何心理,天看不看,不好说,但人要贪,要违法,国家在“看”,法律在“看”。现实就是这样。只要“粘”上腐败,你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在牛的“戏精”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两面人”终有露出真面目的时候,涉案7个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反腐败要坚持牵出一条线,带出千条丝,拿出彻底根除蠹虫,从外围到内部,一清到底方安宁。否则光做外科手术是不行的,里面的蠹虫不除遗毒不肃,陕西依然会有即当官又发财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