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雁之间”与“龙蛇之变”
(随笔)
水大侠
“木雁之间”和“龙蛇之变”的典故均出自《庄子:山木篇》。“木雁之间”指人应处于“才”与“不才”之间,才能保全自己,远避祸害,告诫人们要学会判断分析,区别对待。“龙蛇之变”指做人应能屈能伸,在得良机时展示才华,所遇非时则懂得隐忍。
“木雁之间”的典故情节是这样的:
一棵质地优良、可以成材的树木很快就被砍伐掉了,而另一棵形状歪七扭八、纹理不规整、看似不成材的树木却得以保留,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庄子借此告诫弟子们:人生在世,不必过于追求出类拔萃,保持中庸之道,反而能远避祸害,保全自身。
“龙蛇之变”的典故情节是这样的:
主人要杀鹅待客,而那些叫声好听、有才艺的鹅被主人保护起来,不成材的鹅反而被杀掉。
庄子借此向弟子们阐述了一个道理:人生有时候需要像蛇一样蛰伏隐忍,避免锋芒毕露;有时则需要像龙一样振翅高飞,展示自己的才华。
庄子的这一思想,被儒家的孟子浓缩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我看来,虽然孟子的天下依然是帝王将相的天下,但对于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这种处事方法确实是“识时务者”。
即使在现代职场,仍然有借鉴意义。
如果展开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是否需要展示才华,要看“一把手”的心胸如何?如果一把手的心胸阔大,爱才惜才,那就要适时地展示才华,否则,就要不露锋芒。
二是展示才华要留有余地,不能绝招尽露。因为一旦底牌被领导知悉,如果领导反目,你就没有任何反制手段。
三是由于领导层的更替,自己受到了牵累,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地蛰伏,把精力放在独善其身上。如果你没有这个耐心,那就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另寻栖身之处。
说一千道一万,其根本要点就在于度的把握。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过于张扬,势必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和打击;如果过于平庸,也会遭人歧视和排斥,甚至被无情淘汰。
我讨厌虚伪,也瞧不起“变色龙”。
但我觉得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审时度势、进退有据,乃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
这与虚伪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相提并论。
2025.2.25于杭州天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