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賨国都
蔡律 2013-07-20 0 606
IP属地: 重庆市

古賨国都  魅力渠县

  编者按:賨人
(cong),又称寅人,3000多年前从荆楚大地涉水而来四川,能歌善战,曾在渠县建立国都,后神秘消失。虽没有列入当今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都就建在今达州市渠县的土溪城坝.渠县,秦时称宕渠县.《舆地纪胜》卷162记:“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为了让读者了解古賨国都 ,特综合编辑相关文论,分享给网友,对研究古賨国都、古賨文化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一致并谢!

  宕渠

  ①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南朝宋废。东汉末以后,屡为宕渠郡治所。②郡名。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分巴西郡置。治所在宕渠(今渠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营山、渠县以东,城口、开江、大竹以西,邻水以北地区。其后屡有废置,南朝宋废。隋大业时又曾改渠州为宕渠郡。

  由来

  名称起源

  “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这是《辞源》的解释。索引似地理解宕渠二字,与该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大相径庭。“宕渠,山名,因以县名”。这是《后汉书·吴汉传》的说法。又一说,因有宕水和渠河而谓之宕渠。宕水即源于陕西镇巴县西北大巴山西南,流入四川通江县西南,系巴水东源,曰东河或宕水。再汇入南江水后,称巴江,今称巴河,为渠河主流。汉代,渠河称潜水,与宕渠的“渠”字无关(《史记·夏本纪第二》)。

  初具规模

  殷商时期,土著民族賨人(板楯蛮)在这里建立了賨国都城——賨城(今土溪镇城坝村)。

  历史沿袭

  殷商时期

  土著民族賨人建立了賨国都城,賨人(板楯蛮或称七姓蛮)聚族而居、军民合一建造高耸房屋。逐渐形成了都城賨城。古賨国国都也就建在今渠县东北部土溪镇的城坝村。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401-前400年,楚悼王“废公族疏者”“往实旷虚之地”(《巴史探微》),将宕渠作为芈(mǐ)姓宗裔封为诸侯国——宗(賨)国(宗为尧舜四部落之一的后代)。公元前298-前263年,楚顷王派兵“打賨围巢,执賨子(賨子即宗子,前伯赞在《中国历史概要》曰:‘在西周,国王是天下的宗子,诸侯是小国的宗子。’)以归”,賨国灭。

  秦汉时期

  宕渠古城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蜀后设巴郡领宕渠县,属古梁州。西汉时期设宕渠县属巴郡。汉武帝元封二年改属益州巴郡。治地5万平方公里。800多年中,一直是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治辖着现达州以南华蓥山下、渠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广安在秦、汉及以后较长时期均为宕渠县管辖。

  其他时期

  宕渠文物

  宕渠县之称从秦更元十一年(前314年)到梁普三年(522年),历经835年。流江县之称从梁普三年到明洪武九年(1376年),历经853年。渠县之称从明洪武九年迄今已有633年的历史。此外,“宕渠”一词作为历代郡的治地也多有变化。东汉置宕渠郡,治地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三国时析巴西郡置,不久即废,东晋时成国皇帝李雄复置。南朝宋末,安汉置南宕渠郡,治地在今南充市北,又在垫江(合川)置东宕渠郡,治地在今合川县境。南梁时,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复置北宕渠郡,南朝宋置西宕渠郡,治地在今盐亭县西北。“宕渠”一词反反复复的使用,历朝历代不肯弃之,如之何?想来也许是这一大片土地上曾经出现了一个“天性劲勇,能歌善舞”的賨民族,为人们仰慕和称颂。所以,“宕渠”一词从先秦至南北朝成了一个高频率的命名词。

  传说

  賨人,龙的子女。千年前,他们在神灵的指引下走进了川东丘陵。他们集天地之灵,吸日月之精;耕绿色之希望,创金色之神话。賨人在上天的佑护下,于川东大地刀耕火种,射虎猎渔,世代的风调雨顺使賨人繁衍生息成——賨国。在这片属于古賨人的土地上,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最美的邂逅……

  龙王庙相传天地千年之初,賨人的祖先们在部落首领夕仲的带领下,走进了川东大地。一次渔猎中,夕仲在江边偶遇了美丽的少女度灵。一见钟情的浪漫邂逅,让爱情花蕊在二人心中悄悄绽放。夜色美酒中,他们互传爱意,篝火歌声里,他们盟订终生。当爱情还在升温时,一场旷日持久的伐纣战役爆发了。年复一年的等待,日复一日的盼望,绝望的度灵最终倒在了那片山岗上,化成一朵思念的黄花。战争后,身负重伤的夕仲回到家乡,死在了那朵黄花旁。他的鲜血绽放了一地的黄花,绽放了无数朵爱情的思念……

  时光飞逝,物换星移。世事变化中,唯有这段爱情神话还在市井中延唱。彩亭上,好似还能看见夕仲与度灵的相会;编绿中,爱情传奇还在竹丝上代代流淌……

  史料

  据史料记载賨人是古代川东地区影响深远、强悍尚武的一支少数民族,  

  龙吟瀑布亦是渠县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天性劲勇,勤劳聪慧,创造了灿烂的賨人文化,留下了賨国都城遗址、汉阙、咂酒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当年的賨人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有着奇山怪石,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于是现在的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纪念他们的尚武精神,賨人谷的名字由此而来。

  国家一级编导何川根据已经搜集的关于賨人生活史料,创作出了大型风情剧《賨人》。该剧分为《筑》、《祭》、《渔》、《耕》、《猎》、《呷酒歌》、《巴渝舞》、《黄花谣》、《铸阙》、《亭会》、《编绿》、《抗洪救灾》、《尾声主体》等13个篇章,再现了賨人的远古遗风和渠县的悠久历史,展示了宕渠儿女不折不挠、敢于争先的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

  宕渠之战

  交战双方

  张颌曹操命大将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并让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深入巴蜀。

  张飞刘备派大将张飞拒敌。

  战争经过

  在夺得汉中后,得胜方曹操并未趁机拿下蜀地,而是自行北撤。正如法正所言,“内有忧逼”,曹操是不得不如此。但他毕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绝非肯就此善罢甘休。因此,他留下了夏侯渊和张郃守汉中,并让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蚕食蜀地。在刘备方面派出精锐军队抵抗前,张郃已率军拿下巴东,巴西二郡,可谓对蜀国形势极为不利。 刘备方面派出的是张飞。战争就发生在张郃欲徙二郡人民于汉中之时。张郃徙民于宕渠,遇上前来拦截的张飞军队.于是双方便在宕渠,蒙头,荡石。双方的兵力,史书明确记载的只有张飞所部“精卒万余”。张郃军队的兵力,于史书无载。双方于此处对峙五十余日,互有胜负。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战争的转机在于张飞的一击。张飞在认真观察了地形后,将张郃所部引至山道狭窄处,使其前后不能相救,终于大破张郃,夺回二郡。此战,张郃仅率十几人败回。

  宕渠之战

  战争意义

  《三国志 廖立传》上记载了廖立对此战意义的看法“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廖立此人,虽然“自作贵大”但也是“楚之良才”,言语过激,但此战之意义却看得不差。假使此战中张飞未能挡住张郃,益州是否归刘备,那就很难说了。

  现状

  影响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塑了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众多杰出人物。地面和地下文物丰富,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上等级的文物400多件。地面文物、遗址遍及全县各地,其中6处7尊汉阙,保存完好,比较集中,占全国汉阙总数的四分之一,均被国务院先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宕渠文庙和堪称蜀中牌坊之首的棂星门石牌坊以及守台副将王万邦墓的宏伟建筑。不久前,考古发掘城坝遗址,发现战国至汉代城址总面积为230万平方米,出土的棺椁木椁墓和大量漆器,为川东北首次考古首例。

  贡献

  巴渠历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民歌代表作《竹枝歌》、民舞《巴渝舞》,对光明、美好的颂扬,对黑暗、丑恶的憎恶,给后来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宕渠民歌、民谣形式多样,民间故事题材广泛,民间娱乐形式异彩纷呈,如彩亭、耍锣、抬总爷、拉旱船等在全国各地同类艺术形式中独具特色,意趣盎然。尤以宕渠三汇彩亭引人注目,这一民间艺术奇葩源于秦代百戏,历经汉代“角觝戏”,南北朝“散乐”、唐代“戴竿”、宋代“高台社火”、元代“抬箱”、明清“抬阁”的变异,到了民国初期演变成“抬亭子”,延续至今。三汇人抬亭子,从解放前抬到解放后,从县内抬到县外,在达州、成都、雅安等地大显风彩,倍受青睐。彩亭高8至10米,分4至5层。以其完美的人物造型,丰富多彩的戏文内容和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征而吸引广大观众。彩亭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表演者泰然自若,悠哉游哉,观赏者提心吊胆,惊讶万分。每年3月18日,三汇人都要举办传统的彩亭会,在欢快的耍锣声中,抬总爷、踩高跷、拉旱船、彩船、车灯、金钱棍、秧歌队等各种娱乐形式尾随其后,各显风彩。这真是“一花引来百花开,八方游客聚财来”,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创新。当今宕渠地区

  賨人与宕渠

  賨人崖居遗址

  “宕渠”一词川东北曾经是县、郡地域诸多而经久的命名词。“宕渠”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这是《辞源》的解释。索引似地理解宕渠二字,与该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大相径庭。“宕渠,山名,因以县名”。这是《后汉书·吴汉传》的说法。又一说,因有宕水和渠河而谓之宕渠。宕水即源于陕西镇巴县西北大巴山西南,流入四川通江县西南,系巴水东源,曰东河或宕水。再汇入南江水后,称巴江,今称巴河,为渠河主流。汉代,渠河称潜水,与宕渠的“渠”字无关(《史记·夏本纪第二》)。问题是:宕渠是因山水名作为县名,还是因县名而引称山水名?谁赖以谁,一时找不着依据。

  2006年6月15日,到达州市作学术报告的四川省民保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川大教授江玉祥先生在报告中讲了“宕渠”一词的含义。他说,古賨人居宅独立而高耸为“宕”,蒙上虎皮的板楯为“渠”。显然,宕渠的命名与賨人的关系极大。看来,宕渠的“宕”和“渠”与水无关。据史料考证,宕,与賨人(板楯蛮或称七姓蛮)聚族而居、军民合一所建造的高耸房屋特点有联系,賨人后裔——现分布在湘、鄂、黔、川的土家族仍留下这一古代建筑的影型——傍山或临溪建屋,成虎座形的高脚吊楼。渠,即賨人军用防御武器——木质盾牌或称板楯。《国语·吴语》曰,“奉文犀之渠”。韦照注:“文犀之渠,谓楯也。”(《辞海》)说明,板楯的“楯”是宕渠的“渠”的由来。公元前401-前400年,楚悼王“废公族疏者”“往实旷虚之地”(《巴史探微》),将宕渠作为芈(mǐ)姓宗裔封为诸侯国——宗(賨)国(宗为尧舜四部落之一的后代)。公元前298-前263年,楚顷王派兵“打賨围巢,执賨子(賨子即宗子,前伯赞在《中国历史概要》曰:‘在西周,国王是天下的宗子,诸侯是小国的宗子。’)以归”,賨国灭。賨人由此逐步逃至今天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山及湘西、鄂西、黔北等地定居下来,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到1957年才被定名为56个民族之一的土家族。

  从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回溯到数千年前的古賨人的历史文化,可以找到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土家族“大摆手舞”是賨人“踏木牙,唱竹枝歌”的再现;土家族人说借钱称“借賨”,与賨人称赋为“賨”或“賨钱”、“賨布”说法相似;賨人以“射虎为事”,元、明、清土家人仍“喜渔猎,不事商贾”,狞猎以毙虎为主,保留着賨人秉性;賨人喜酿清酒敬奉老人,现在土家族仍有“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的习俗;賨人用“白竹之弩登楼射杀白虎”,迄今土家族人仍用“弹簧竹筒弩(又称竹筒枪)”,是对賨人曾用的竹弩的继承和演变……土家族人的传统习俗是古賨人文化生活的缩影。

  秦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建立宕渠县,治所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即古之賨国都城,辖区5万平方千米,东汉时人口万户以上,为上等县。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0-104年)从宕渠县析出宣汉县(今通川区、达县、宣汉、万源、开江、城口)、汉昌县(今巴州、通江、南江、平昌)、宕渠县(余下地域为渠县、大竹、广安、邻水、华蓥、武胜、营山、蓬安)。随着物换星移,县名多有更动,区域分合扩缩较大。两千多年过去了,作为宕渠县腹心地带的渠县幅员面积仅有2013平方千米。县人喜欢用“宕渠”代替渠县,是因为宕渠县县治在渠县境内,也就是说宕渠县的心脏在渠县。故此,县人往往以宕渠的古老文明、历史悠久而自豪。说来也是,其它16个县、市、区将历史进行追溯,始置行政区划自然少不了写到“宕渠县”。

  宕渠县之称从秦更元十一年(前314年)到梁普三年(522年),历经835年。流江县之称从梁普三年到明洪武九年(1376年),历经853年。渠县之称从明洪武九年迄今已有633年的历史。此外,“宕渠”一词作为历代郡的治地也多有变化。东汉置宕渠郡,治地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三国时析巴西郡置,不久即废,东晋时成国皇帝李雄复置。南朝宋末,安汉置南宕渠郡,治地在今南充市北,又在垫江(合川)置东宕渠郡,治地在今合川县境。南梁时,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复置北宕渠郡,南朝宋置西宕渠郡,治地在今盐亭县西北。“宕渠”一词反反复复的使用,历朝历代不肯弃之,如之何?想来也许是这一大片土地上曾经出现了一个“天性劲勇,能歌善舞”的賨民族,为人们仰慕和称颂。所以,“宕渠”一词从先秦至南北朝成了一个高频率的命名词。

  □李同宗 廖亚飞/文

  渠县“賨人谷”游记

  ·杜河兵·

  2010-12-20

  有道:宕渠二千年,耀祖賨人先。这个史实告诉我们,在宕渠之前上溯千余年,賨人就先于其他氏族在今渠县土溪镇建立了古賨国都。应该说今川东本土人都是古賨人的后裔。

  正是这个古传轶记,让我们对古賨人更多了一层怀古崇古的情结与兴趣。

  冬月初,我们饶有兴致地走进了渠县龙潭河“賨人谷”。谷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奇石异岩,鬼斧神工;山腰瀑布倾泻,溪沟流水潺潺,岩壁洞穴群集,沿崖栈道曲幽……不禁感叹连连:真是别有洞天,养在深闺人未识。

  尽览满谷风景之余,最吸引我的或可说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賨人穴居。不顾大伙的力劝,我攀缘九十九步陡峭云梯,踟蹰九十九折险峻栈道,费力地进入(多半悬崖段是匍匐身子爬行)到古賨穴居的第一个岩洞。沿着半岩古洞,我一鼓作气“走访”完了三十余个洞穴。群洞组合的合理布局和凿造工艺的精致与人群生活的适用,着实令人称奇,令人难以想象。虽然洞形各异,大小不同,高低有别,却总体布局尤如一幅贴在岩崖上的巨大古壁画,错落有致,疏密相当。洞穴内里不仅有居室、闲堂与火灶台、储水凼、藏食库等生活所需的必要设置与设备,更有趣的是还有我们现代人所称之为“楼中楼”、“错层跃式”等多层结构的洞穴,且还置备有通风口、排水沟和窥视窗等。难怪后来人称颂巴渠的古賨人是“挂在山腰的原始部落”、“悬崖穴居的奇族”。

  陪着我们游览的渠县学者们跟我们讲了考古研究的说道:古賨人是崇尚神灵的氏族,不仅勤劳、勇敢,不甘凌夷,而且对“天神”的依倚很重,认为依山凿洞而居,不但离开了地面瘟疫灾难,靠近上天可倚神保佑,还可以躲避怪禽恶兽伤害及山洪水魔的袭击,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抵御异族于洞门之外。这是何等智慧的选择!

  聪明的古賨人,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祖先!最后我想引用“賨人谷”山门的一副对联来作结:“奇水奇石奇山奇境多奇幻,古賨古洞古国古风耀古今。”

  专题片解说词

  这里因水而兴,奔流渠江依城而过,绵峘蜿蜒;

  这里历史悠久,古賨文化积淀千年,璀璨夺目。

  这里风生水起,发展迅猛。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的厂房,谱写着发展的诗篇,弹奏着华丽的乐章,演绎着时代的传奇。

  一个钟灵敏秀、令人神往的地方,一座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滨江新城——

  古賨国都魅力渠县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渠县古称宕渠,自秦朝建县,至今已2300多年。渠县幅员2018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492个行政村、63个社区,人口150万。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猪鞭艺术之乡的美誉。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周代,古代賨人就在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賨国都城。巴渝舞激励将士,竹枝词抒发情怀。阙运雄风,6处7尊的汉阙总量名列全国第一,诗礼遗秀,南宋礼仪城清代文庙熠熠生辉,鼓角争鸣,八濛山古战场刀光剑影,历史沧桑,至今依稀如梦。营渠战役遗址、新农村、抗洪救灾精神等为渠县历史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国家4A级賨人谷风景区,有“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之称,声名远扬。随着賨人、汉代、三国、红色、新农村及民俗文化5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渠县旅游提档升级指日可待。三汇彩亭会、刘氏竹编工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湛的技艺得到传承和推广。

  这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襄渝铁路纵贯南北,达成铁路横跨东西,达巴铁路即将建成,渠县境内设客货运站6个。南渠梁高速通车在即,北城快速通道直达高速,届时到成都不到300公里。318国道、204省道和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水泥村道贯通92%的行政村。成都双流、重庆江北、万州、达州、南充5个机场最近1小时到达、最远3小时到达,相当于建在了渠县的家门口。州河、巴河相汇于渠江,境内通航里程283公里,随着渠江航道的升级改造,千吨级货轮可直达重庆。

  这里,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现有探明矿产资源22种,煤炭、钾盐、钠盐、石膏、石灰石等资源质优量大。其中石灰石储量12亿吨碳酸钙含量达96%是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石膏储量1.14亿吨。大小河流306条总长度839.9公里水资源流经总量8.57亿立方米。拥有生物资源90多种盛产五谷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基地县和省柑橘、黄花、竹产业基地县。渠县黄花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其品质居全国同类农产品榜首。三汇特醋是全国十大名醋之一,八仙桥牌优质猪肉远销海外,渠县砸酒历史悠久,味道甜醇。

  这里,基础配套,环境优美。借势“四川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县”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渠城三条救灾生命通道、沿江两条救灾生命通道。“一主一副四支撑二十八基点”的滨江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渠县县城由“一江、渠江、一河、流江河”自然分界构成三大组团,“北进东扩、南延西控”,逐步拓宽成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宜业宜居的中等城市。渠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渠县新农村山清水秀、如诗如画,4万平方米的西区广场风姿绰约,东岸滨江新城拔地而起,四星级万兴大酒店汇酒店服务精华,领西南特色商务酒店风尚。

  国家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为渠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渠县借梯上楼,接力发力,准确定位建设“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基地”,向成渝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工业原材料供应基地、配套产业发展基地加速迈进。

  近年来,渠县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精心编制了一大批成长快、具有增资扩产潜力的发展项目。为把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渠县强力打造招商“洼地”,实施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政策招商,产生了“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

  风清气正的环境。渠县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建立了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管、一套班子运行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渠县人战天斗地、苦干实干,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个个关乎发展”的浓厚氛围。工业园区推行“特区” 的优惠政策、“保姆式”的完美服务、入驻项目“零收费”、全程代办各种证照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亲人般接待、阳光下作业”,形成展示渠县对外形象的两大服务窗口。

  筑巢引凤的举措。渠县工业园是四川省“1525”工程产业园,概念性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实现5平方公里,设渠县工业园集中区、三汇建材工业园、临巴电力工业园“一区两园”。工业园集中区是渠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规划有食品价格、机械电子、汽摩配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园集中区一期1000亩已达到“七通一平”的工业配套标准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二期1200亩,其中的600亩已批准实施。中小企业孵化器项目的上马,为立志创业的人员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个个企业的投资一个个厂矿的投产达效,铸就了渠县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总投资100亿元的豪德商贸物流城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超过14亿元的华新水泥顺利投产,一期投资6亿元的龙门峡北矿快速推进。220kv输变电站带电运营、川东水泥技改如期投产,南阳滩电站,石佛滩电站等技改扩能顺利实施。华蓥山发电公司、川东水泥、鑫源实业率先入驻渠县工业园,生机勃发,宕府王食品、潤乾实业、蓉生血浆等发展势头良好,华西特区、德铭电子、华新包装等近20家企业已在渠县信心十足地发展创业。

  这,就是渠县,在历史醇香中焕发勃勃生机的渠县。

  这,就是渠县,在跨越发展中展示出无限商机的渠县。

  把一扇厚重的大门轻敲,渠县文化相邀:

  把一个斑斓的世界拥抱,渠县文化相邀:

  把一份永恒的情缘结交,渠县热诚相邀。

  到渠县,杨凡起帆,相约未来!

  到渠县,赢取成功,拥抱财富!

  (字幕;渠县欢迎您!)

  魅力渠县 商机无限

  回渠县家乡考察学习有感

  2013年04月23日

  四月的川东大地,花开正艳。应渠县联谊支乡协会和渠县总商会邀请,我和成都渠县商会的部分会员回到家乡----渠县。在近两天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渠县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深刻地领悟到了“渠汇百川,崇文尚义,睿智坚韧,奋勇争先”的渠县精神和县歌“宕渠神韵”的优美华章。

  渠县已从“9.18”特大洪灾的废墟中站立起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的壮丽景象:新农村建设科学布局,生态和谐,受灾群众安居乐业,犹如一幅川东民居美丽画卷;中等城市的架构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协调推进,三条救灾生命通道路宽景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商贸物流活跃畅达,市场繁荣景象初现,使渠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持了强大的后劲与活力……家乡的每一个发展变化,每一个巨大成就都让我们在外的游子激动不已,感恩不尽。洪魔肆虐后的渠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创造如此骄人业绩,实属奇迹!作为渠县驻蓉商会会长,除了对桑梓之地这份的特殊情感外,更从渠县领导班子科学执政理念中,从宕渠儿女奋发图强精神状态中,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中,从她蕴藏的巨大资源潜力中,认识到这里将是投资的热土,创业的摇篮!

  政策优势明显。渠县既是西部革命老区,又位于成渝经济区“渝广达经济带”,还被列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区域,在国家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秦巴山区连片扶贫等重大政策机遇叠加,政策支持多多,发展空间广阔。渠江流域水患严重,治水兴县成为重要任务。按照国家《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计划投资500亿元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整治,为水库建设、堤防工程、河流疏浚等项目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四川提出建设“西部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渠县全面实施国省干道改造、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建成川东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区位特点突出。渠县地处达州与广安、南充、巴中四市结合部,铁路、公路、航道运输发达。且位于成渝经济区“渝广达经济带”,既有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又有扩张强县的政策扶持,更有“资源富集、交通便捷、环境宽松”的发展优势。渠县正抢抓“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机遇,找准融入成渝的契合点,制定对接方案,努力打造成渝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工业原料供应基地、配套产业发展基地,借梯上楼、借力发展,融入大循环,推动渠县配套产业大发展。

  资源潜力巨大。渠县地广人多,幅员2018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三张全国名片。物产资源极为丰富,已经探明矿产资源22种,岩盐是四川规模最大的巨型富矿,石灰石是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境内有各种生物300种,是国家商品粮、高瘦肉率商品猪、无公害甜橙基地县。境内六处七尊汉阙居全国之最,城坝遗址、八濛三国古战场、南宋礼仪城、清代文庙邓文华遗产熠熠生辉,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县城构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实施“北进东扩、南延西控”拓展战略,多组团拥江发展,商业空间十分广阔。

  招商引资给力。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持“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 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围绕“对接成渝、承接沿海、面向全国、走向境外”的招商思路,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专业招商多措并举,形成“领导重视、专家洽谈、部门跟进、项目落地”的招商格局。建立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管、一套班子运行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阳光下作业、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窗口”。工业园区管委会建成“服务入园企业”的小窗口。以宽松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资本聚集洼地。渠县工业园区已批准为省级成长型园区,规划2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100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今天的渠县,百业兴旺,百姓安居,社会和谐,充满无穷魅力和商机。在商言商,机遇难逢。成都渠县商会的各位乡友要抢抓机遇,把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变成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在促进渠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共赢;在助力渠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渠县”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成都渠县商会会长 邓福阳)

  古賨国都 魅力渠县

  2010年12月13日  华龙网-重庆商报

  賨人谷旅游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境内,距达渝高速公路35公里,距渠县县城26公里,隶属华蓥山脉,面积41平方公里,是国家 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景区拥有全国唯一的賨人穴居部落遗址和賨人文化陈列馆,还有神犬啸天、賨王洞、祭祀台、龙湫瀑布、七彩湖、老龙洞、奇石幽谷等自然景观近百处,集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怪石、古栈、茂林为一体,步移景异,美不胜收。神秘的古賨文化与秀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享有“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的美誉,是华蓥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川东“小九寨”。

  奇山:峭立的岩峰、秀丽的山溪、幽深的洞壑。山腰依山就势,凿石架起木栈为路,路窄岩陡。山谷流泉淙淙,飞瀑处处。水使谷增幽,瀑使崖添险,穿行其间,思绪万千,你会不知不觉地陶醉在里面,无限感慨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奇水:水流凿岩穿石,形成飞瀑,悬垂如练,像龙嘴在吞云吐雾,形成龙湫瀑布。七彩湖五彩纷呈,清可见底,风拂过,阵阵涟漪。鞠一捧水,洒在脸上,一丝清凉。荡舟于青山、垂柳下的碧波之上,恍入瑶池仙景,令人心旷神怡,遐思飞扬。.瀑布、竹海,绿竹与飞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种奇异的神韵。

  奇石景:怪石与洞穴棋布错落,景观惟妙惟肖。河谷中遍布千奇百怪,奇巧多姿的岩石,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正观侧瞧,仰望俯视,形状各异,如尊尊雕塑,供人欣赏。置身其间,犹如到了趣味天成的雕塑展厅。神犬啸天是地壳变迁形成的一处天然奇特的石灰岩石,从北侧看去,好似一只神犬端坐崖前仰天长啸,神态活现。

  古賨:賨人(又称板楯蛮),一个生活在渠江流域的古老民族,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公元前520年)就在渠县土溪城坝建立了賨国,他们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崇尚正义,孝亲睦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巴渝舞》和《竹枝歌》是賨人文化的代表作,这种瑰丽的艺术形式在千年宕渠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古洞:老龙洞坚硬的岩石经水侵蚀、冲刷和磨砺,形成石花、石柱、石钟乳等洞天奇观,规模宏大,表面光洁,仿佛用翡翠玛瑙雕镂出的艺术珍品,洞壁七彩斑斓,图案优美,线条流畅,或雕或刻,或描或绘,似一幅幅抽象派图画,誉为“水上画廊”。

  古部落: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古賨人因避战乱,在悬崖上因洞造屋,因崖修栈,形成建在洞穴里的“崖居部落”。整个崖居群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室与室之间有石梯、甬道及栈道相连。崖居建造有防御野兽和外族侵略的山寨大门。洞穴内,在岩石上凿成的神龛、石灶、石床等一应俱全。它是目前川东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古人洞窟部落遗址。

  图文(朱刚 万绍荣 吴涛 徐燕)

  满江红·龙潭怀古

  胥健

  栈道悬空,登临处,崖危洞叠。人道是,古人村落,祖居岩穴。蛮洞枕戈霜月冷,龙潭炼剑藤甲热。隐深山,演武伴飞泉,狼烟隔。

  执板楯,操弩钺。擂战鼓,摧山岳。问山中可是,古賨人也?伐纣助周歌与舞,亡秦灭楚功和业。宕渠风,激荡数千年,今犹烈。

  他给我们一种文化的从容、体贴和温暖

  作者:龙克

  他给我们一种文化的从容、体贴和温暖

  ——序苗冰先生诗文集《笔影屐痕》

  从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到这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一部书稿一直存放于我的电脑,没空细读。但它一直就搁置在我的心中,让我时时忐忑不安。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在渠县中学读书时的老师苗冰先生写的一部散文和诗歌作品集,题为《笔影屐痕》。老师嘱学生为序,岂敢托辞,却又迟迟未果。先生宽容,从未催促,只说过一个“等”字,我却惶恐起来,负疚不已,却又心生敬意!今日把自己强迫下来,独处一隅,悉心阅读先生佳作,并试着写点什么。

  “笔影屐痕”深深印迹了古賨文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 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明滩拽捻迟。”(元稹)常吟着这些关联着水、江河的雄诗丽句,总会温润着一个人的心田,体验着水的万千波澜。

  生命与水息息相关,一条江河就是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大河流域,因洪水周期性泛滥和人类先民引水灌溉,形成原始的农业生产,进而诞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饱含乳汁的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的7000年文化,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成为“永恒的涅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而奔腾不息的黄河,虽九曲十八弯,却成就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华夏文明。宕渠大地,早有滚滚渠江经久不息,这里的生命的诞生历史一定是和渠江的流淌紧密相连。她一定哺育了原始生命的存在,最早的土著先民就是賨人,而非巴人。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吾宕渠已是皇皇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几经风吞雨噬,先人之遗踪累累尚存。古賨国都城坝遗址,至今放射着生命之光;千古汉阙,挺立起民族脊梁;巍峨文庙,尽显巴渠文脉浩气;神奇賨人谷,幽邃丽绝于川东大地;神秘的贾家寨洞穴,彰显着賨人伟大的军事思想;礼义城、文峰山、马鞍山、玉皇观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无不透射着历史文化之光。灵秀山水,人杰辈出,自古便有“学兼三才”、“精秀奇逸”之辈叱咤于华夏版图。賨人先贤鶡冠子深研道学、力倡法治,列位诸子百家,所著《鶡冠子》当为巴蜀道家之鼻祖;东汉名臣冯焕父子刚正不阿,碑以汉阙;三国大将王平武艺超群,塑像于武侯祠蜀汉名将之列;西晋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及其弟兄们高举义旗,威震天下,彪炳青史;“大成”皇帝李雄堪称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经学大师黎淳与“三苏”齐名;护台大将王万邦“奉天诰命”以表彰;与齐白石印章风格接近的金石大师杨鹏升、中国当代十大中青年诗人之一和新边塞诗人代表杨牧、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的著名作家王小波、音乐大师王树、国学大师雍国泰、诗词大家周啸天、书法大家章继肃、乡土作家贺享雍及坚守本土的当代众多文人墨客,汇成了一条耀眼的星河,一直闪烁于岁月的长空里。更有当下的中国彩亭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耍锣之乡等金子招牌熠熠生辉,声名鹊起。

  风来雨去,云舒云卷。浩浩渠江,自古就躺着一部辉煌的历史,印迹着賨人超拔的智慧、璀璨的文明。苗冰先生在賨人文化重放光芒之际,潜心推出《笔影屐痕》,其背景当是这个辽阔悠久的古賨国都的先贤们龙虬虎步、纵马驰骋的身影;其源头便是流淌在賨族童年时代自由、奔放、勇猛、鲜活的血液。先生的《笔影屐痕》,深深印迹着賨人文化,是古賨文明熠熠灵光的生动显现。

  先生的“文化情结”牢牢根植于血脉

  抚摸历史,追溯古賨,常常令人心悸而感慨。思想被世代传抄,文明总是一种沿袭。今人只在捡拾历史的碎片,收藏、复原一些永不可企及的梦与幻。这是一种必须的传承,更是文化延续、创新和发展的根基。它需要睿智、沉思、心血和汗水,需要发现、记录与重建。然则,浮躁现世,喧哗四起,冷静者、沉思者、甘于奉献者日益寥寥。今日之宕渠,幸有邓天柱、傅昌志、李同宗、张仁俐、苗冰、罗洪忠、戴连渠、杜荣、陈平、肖仁杰等为数不多的文人固守乡土,寻寻觅觅。尽管他们是“被弃之高阁的金边兰”(苗冰《被弃之高阁的金边兰》),但他们始终对古賨文化充满自信、潜心研磨,或诗词歌赋以颂扬,或撰文摄影以记录;或论坛广以传播,或著书传之天下。几度春秋,苦思冥想,默默奉献,为我賨人文化之光大、发展和繁荣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苗冰先生便是这“呕心沥血”者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尚在渠中校园时,只保留有先生常常匆匆行走、没有言语的印象。离开渠中后,我则四处求学,闯荡江湖,忙于生计,少回母校。先生何时从学校调至县委宣传部工作,尚不可知,多年也未有音信。及至濛山论坛活跃之时,方才重续师生旧情。在“中国达州诗歌之乡”授牌、八濛诗会、“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采风、达州网络写作交流会、为瘫痪诗人李仁芹募捐、成都渠县乡友会成立、宕渠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等活动中,他积极参与,与我才有交流。几次聚会,论及賨人文化,方知先生痴情故土、善于思索、勤于笔耕、乐于奉献。他是濛山论坛•濛山文艺的版主之一,名曰“宕渠大侠”,却时时侠肝柔肠,低调为人,不见丝毫张扬。悻悻相惜,便又多了几分文友情、网友情。待到阅读篇篇美文,更晓了先生内敛之功底、超拔之情怀,其文化之情结已根深蒂固。

  情结是一个人心中的感情纠葛和深藏心底的一种难以撼动的情愫。文化是一种情结,它可以根植于一个人的骨髓、血脉和灵魂。真正具有“文化情节”的志士,他常怀淡然超脱之心、常涌悲天怜人之情,更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苦中作乐、谦虚谨慎之人。苗冰先生乃如此“志士”矣。多年来,他带着这种“文化情结”,几乎走遍了宕渠大地每个自然景点、每处历史遗址。同时,他的足迹也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更令人钦佩的是,他走一处就有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他用智性的眼光发现历史,用从容的心态感悟自然,用辛勤的汗水传播文化。养性于山水之间,修身于文墨之中,探究于古賨文明,他培育了内心深处厚重的、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10几万字的《笔影屐痕》,已然对先生“铁证如山”。

  先生的“行吟美文”切切关怀着生命

  我常常称“散文”为“美文”,它是一种朴素的存在和生命的自由显现,是承续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最成熟的文学门类,是自然风光、生活浪花、精神灵光、思想火花的载体。苗冰先生非专业作家,亦无意为“家”而奋斗,他的作品完全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朴素产物,是个人对事物认识的真切表达,更是内心情愫的自由倾诉。因此,他的写作下意识地契合着“朴素存在”的原理和“生命的自由显现”。他又是一位坚守故土,始终行吟在宕渠大地上的有心人、热心人、痴心人,所以,他的诗文都以賨人文化为背景性支撑,都具有文化探寻的价值和对生命无限关怀的意义。

  先生之散文可以归为随笔性,大都系于山水、古迹、风光、文化、人情,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创意,绝非空穴来风。“漫步在渠江大桥上,看到奔忙的、来来往往的汽车,我想,这是什么意思,是时间?是光影?是生活?是变化?我匆匆忙忙的脚步,赶不上飞快的汽车;我不断闪烁的思维,却比汽车快。”(苗冰《渠江大桥漫步》)这是现实场景的真切描述,更是思想、灵魂和精神都“在场”的精彩篇章。读《行走在古宕渠的古驿道上》,我们看见了一位行进在“古驿道上”寻觅、捡拾、冥思的思想者形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先生对故土的痴爱、对文化的尊重、对现实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文集中,有两篇文章和一首诗写了贾家寨。贾家寨的确是一处神秘莫测的景观,先生的发现、考问和不遗余力地介绍,体现了他活跃的思维、非凡的智慧和对历史深度探寻的精神。“走上天鹅岛,你会感觉到地下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气息,对生命的渴望之情油然而生,珍爱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苗冰《贾家寨下天鹅岛》)这又是情随景迁,把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探究、感悟上升到对生命的关照、关怀。这就是我们探寻历史、敬畏文化的理由和终极目的。

  考究历史文化,既要尊重史实,又必须发挥想象力;既需要眼光敏锐、独到,又要有细致描写、记录的汉语写作能力。在《龙潭风景区景点解说词》一文中,苗冰先生完全具备这些功底和能力。他既精细准确地描述了每一个景点的风貌、历史渊源、传说故事,还在每一个解说词后面画龙点睛地引用了一首古体诗。每一首诗都显得那么大气、厚重,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深度。

  先生年岁虽稍长,思维却活跃;平时少言语,心中却饱含热情。他写了很多有关老乡的美文,言词中蓄满温情,语境里孕育期盼。“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渠江边的民间网络文化活动如此丰富;没有任何一个群体,有濛山论坛的网友这样的痴迷。他们痴迷于深藏在这一方土地的文化;痴迷于关注社会,而献出一颗颗爱心。”(苗冰《渠江边有一群痴迷的草根》)先生对论坛、网友这股“新生力量”如此褒奖,足可显现他的平民意识和远见卓识。几乎每次网络网友活动他都是组织者、参与者,事后都立马撰文以详细记录,发于论坛,温馨、慰籍、鼓舞着广大网友。这不仅仅是文笔、文章之事,更重要的是先生人格、人品高蹈的不经意流露,是先生诗意栖居于宕渠大地的个性体现。由此,学生深深敬重这样的先生!不乏诗意和温情的先生!

  先生的“古体诗歌”充溢着赤子之情

  “诗,是生活的歌,是生活痛苦的歌,是生活欢乐的歌;诗,是历史的歌,是现实的歌,是未来的歌;诗是人类情感宣泄的河流,诗是人类情感喷发的火山口,诗更是历史文化积淀的化石。”(苗冰《跃动在诗行里的乡情》)先前从未读到过先生的诗歌作品,也未曾聆听到他有关诗的言说。今日偶然读及先生对“诗”的如此表述,甚是惊讶。在文集里,先生收录了少部分诗歌,既有古体,也有新诗。古体,我则赏析其内容厚实有据、音韵流丽畅快、意境幽邃大气、情感倾泻故土,他是摆脱了“老干体”的,具有古风遗韵的品质、品格和品味,又不乏现实的新意、新颖和新境。“半塘碧水半塘花,月照金针山披霞;梦里仙鹤翩翩过,更有花香醉万家。”(苗冰《题半塘月色》)景色意象惬意舒畅,浪漫天成;“钟灵宕渠,毓秀渠江,千年賨国,神奇地方。贾家一寨,县之西壤,流江河畔,绮丽风光。”(苗冰《贾家寨素描》)景点介绍精炼准确,饱含深情••••••

  如此不多的诗歌,已足见先生之功底、之情愫了。这些诗歌都充溢着先生对宕渠风物的拳拳迷恋,更兼了对弘扬、发展优秀古賨文化的一片痴心、痴意和赤子之情。

  几十年的磨练,人生的“反刍”,随着思想的升华,阅历、学养的积累,辛勤的笔耕,苗冰先生终为水到渠成,以《笔影屐痕》“凤凰涅槃”般再生。他的诗文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不可从“专”和“家”的标准给予评判,但他给我们一种文化的从容、体贴和温暖,一种人文精神的浩然正气、生生不息和永无止境,这是极其重要的!先生既是古賨文化的发现者、承继者、推动者,又对目前很多散文内容(包括人格)的空洞、苍白、媚俗和猥琐起到了一种反拨、正本清源的作用,给我们的散文精神提供了新的质素。《笔影屐痕》是先生从自己的切肤感触出发,对历史、人文,对生活、人生,对几十年的世事沧桑做沉淀和结晶。他的不断探寻、质询和反思,在完成灵魂回归和自我解放的同时,也必将促进賨人后裔们的思想的创新、精神的超拔和文化的再度复兴!

  先生文高,学生才浅,维以拙笔,见乎寸心!

  切切以序!

  2011年4月15日于金兰

  参考文献:

  1、賨人与宕渠

  2、魅力渠县 商机无限

  3、古賨国都 魅力渠县

  4、渠县“賨人谷”游记

  5、他给我们一种文化的从容、体贴和温暖

  6、招商专题片解说词:古賨国都,魅力渠县

  7、关于加强渠县县情概况、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渠县精神”宣传推介的通知

  

热门评论
写下评论...